有機通路第一品牌--無毒的家
戒藥活、改樂活 催生無毒的家 【聯合報/記者陳培思報導/20080626】 看到「無毒的家」,多數人聯想到有機食品。但9年前剛掛上招牌時,根本沒人知道什麼是「有機」的概念,創辦人王康裕笑說,那時會有人跑進來問:「你們是不是在賣農藥,還是肥料?」 「無毒的家」不是台灣最早的有機食品連鎖業者,但走得很快。除了在台灣有百家分店,在美國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韓國、馬來西亞等都有據點;今年也會進軍大陸、香港和泰國。 王康裕從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,就活躍於西藥界,他曾是胃藥「吉胃福適」的品牌推手,一手讓吉胃福適在競爭激烈和種類眾多的胃藥產品中脫穎而出,幾乎成為胃藥代名詞。 當時他因為移民加拿大,常往返兩地以方便申請居留權,也因應當地的生活環境,習慣吃有機食品,卻也沒特別注重保健。 但到了58歲,身體健康亮起紅燈,逼得王康裕轉變生活步調和態度。從過去經常應酬,轉變為注重健康與養生,過去每天吃、卻不被特別注意的有機食品,漸漸在生命中占了一席之地。 第一間「無毒的家」就是無心插柳的成果。王康裕因為習慣了有機飲食,但台灣當時很缺乏這類商品,他常託人從加拿大整批「扛」有機食品回來,越買越多,乾脆兼差賣產品。 譯名靈感 打響無毒名號 「無毒的家」名稱,來自過去的一個翻譯經驗。民國79年,當時環保署長簡又新推廣環保有機觀念,王康裕和其他西藥業者成立基金會,出錢翻譯美國籍作家 Debra Lynn Dadd「無毒的家」。書中談如何對抗環境汙染,減輕自己因免疫力受損而引發疾病等問題,主題著重在環保,只有一兩頁的篇幅談到有機食物。他當時對此事不在意,多年後開始經營有機食品時,書名浮現在腦海裡,覺得再恰當也不過,就直接借用來當作店名。 在剛成立「無毒的家」時,王康裕因為脊椎動了一次手術,開始積極的研究起各國的健康保健療法,像是蔬菜汁斷食法、自然粗食派等,盡量讓生活過得簡單自然。幾年下來,雖然年紀越來越大,但精神卻越來越好,讓他積極把心得和周遭的人分享。兩年前,王康裕因為神經纖維瘤開刀,第三天就可以找同事到病房開會,術後復原的速度連護士都驚訝,他更是歸功於有機的健康生活。 在台灣根本沒幾個人聽過有機的年代,生意當然冷冷清清,「丟掉的比賣掉的還多」,王康裕自己常常喝過期豆漿。 豆漿火鍋…自稱鼻祖店 當時「無毒的家」販賣的有機豆漿,關稅加上認證層層手續,售價要1...
留言
張貼留言